创建时间: | 2015/10/1 21:31 |
更新时间: | 2015/10/1 21:32 |
int和Integer有什么区别?
答:Java是一个近乎纯洁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但是为了编程的方便还是引入了基本数据类型,但是为了能够将这些基本数据类型当成对象操作,Java为每一个基本数据类型都引入了对应的包装类型(wrapper class),int的包装类就是Integer,从Java 5开始引入了自动装箱/拆箱机制,使得二者可以相互转换。
Java 为每个原始类型提供了包装类型:
- 原始类型: boolean,char,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
- 包装类型:Boolean,Character,Byte,Short,Integer,Long,Float,Double
如果整型字面量的值在-128到127之间,那么不会new新的Integer对象,而是直接引用常量池中的Integer对象,所以上面的面试题中f1==f2的结果是true,而f3==f4的结果是false。
解释内存中的栈(stack)、堆(heap)和静态区(static area)的用法。
答:通常我们定义一个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一个对象的引用,还有就是函数调用的现场保存都使用内存中的栈空间;而通过new关键字和构造器创建的对象放在堆空间;程序中的字面量(literal)如直接书写的100、"hello"和常量都是放在静态区中。栈空间操作起来最快但是栈很小,通常大量的对象都是放在堆空间,理论上整个内存没有被其他进程使用的空间甚至硬盘上的虚拟内存都可以被当成堆空间来使用。
String str = new String("hello");
上面的语句中变量str放在栈上,用new创建出来的字符串对象放在堆上,而"hello"这个字面量放在静态区。
补充:较新版本的Java(从Java 6的某个更新开始)中使用了一项叫"逃逸分析"的技术,可以将一些局部对象放在栈上以提升对象的操作性能。
17、是否可以继承String类?
答:String 类是final类,不可以被继承。
补充:继承String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对String类型最好的重用方式是关联关系(Has-A)和依赖关系(Use-A)而不是继承关系(Is-A)。
19、String和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的区别?
答:Java平台提供了两种类型的字符串:String和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它们可以储存和操作字符串。其中String是只读字符串,也就意味着String引用的字符串内容是不能被改变的。而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类表示的字符串对象可以直接进行修改。StringBuilder是Java 5中引入的,它和StringBuffer的方法完全相同,区别在于它是在单线程环境下使用的,因为它的所有方面都没有被synchronized修饰,因此它的效率也比StringBuffer要高。
36、Java 中的final关键字有哪些用法?
答:(1)修饰类:表示该类不能被继承;(2)修饰方法:表示方法不能被重写;(3)修饰变量:表示变量只能一次赋值以后值不能被修改(常量)。
38、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
- 如何将字符串转换为基本数据类型?
- 如何将基本数据类型转换为字符串?
答:
- 调用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包装类中的方法parseXXX(String)或valueOf(String)即可返回相应基本类型;
- 一种方法是将基本数据类型与空字符串("")连接(+)即可获得其所对应的字符串;另一种方法是调用String 类中的valueOf()方法返回相应字符串
39、如何实现字符串的反转及替换?
答:方法很多,可以自己写实现也可以使用String或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中的方法。
40、怎样将GB2312编码的字符串转换为ISO-8859-1编码的字符串?
答:代码如下所示:
Strings1 =
"你好";
Strings2 =
newString
(s1.getBytes(
"GB2312"),
"ISO-8859-1");
41、日期和时间:
- 如何取得年月日、小时分钟秒?
- 如何取得从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到现在的毫秒数?
- 如何取得某月的最后一天?
- 如何格式化日期?
答:
问题1:创建java.util.Calendar 实例,调用其get()方法传入不同的参数即可获得参数所对应的值。Java 8中可以使用java.time.LocalDateTimel来获取,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DateTim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endar cal = Calendar
.getInstance()
;
System
.out.println(cal
.get(Calendar
.YEAR))
;
System
.out.println(cal
.get(Calendar
.MONTH))
; // 0 - 11
System
.out.println(cal
.get(Calendar
.DATE))
;
System
.out.println(cal
.get(Calendar
.HOUR_OF_DAY))
;
System
.out.println(cal
.get(Calendar
.MINUTE))
;
System
.out.println(cal
.get(Calendar
.SECOND))
;
// Java
8
LocalDateTime dt = LocalDateTime
.now()
;
System
.out.println(dt
.getYear())
;
System
.out.println(dt
.getMonthValue())
; // 1 - 12
System
.out.println(dt
.getDayOfMonth())
;
System
.out.println(dt
.getHour())
;
System
.out.println(dt
.getMinute())
;
System
.out.println(dt
.getSecond())
;
}
}
问题2:以下方法均可获得该毫秒数。
Calendar
.getInstance()
.getTimeInMillis()
;
System
.currentTimeMillis()
;
Clock
.systemDefaultZone()
.millis()
; // Java 8
问题3:代码如下所示。
Calendar time = Calendar
.getInstance()
;
time
.getActualMaximum(Calendar
.DAY_OF_MONTH)
;
问题4:利用java.text.DataFormat 的子类(如SimpleDateFormat类)中的format(Date)方法可将日期格式化。Java 8中可以用java.time.format.DateTimeFormatter来格式化时间日期,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 java
.text.SimpleDateFormat;
import java
.time.LocalDate;
import java
.time.format.DateTimeFormatter;
import java
.util.Date;
class DateForma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mpleDateFormat oldFormatter = new SimpleDateFormat(
"yyyy/MM/dd")
;
Date date1 = new Date()
;
System
.out.println(oldFormatter
.format(date1))
;
// Java
8
DateTimeFormatter newFormatter = DateTimeFormatter
.ofPattern(
"yyyy/MM/dd")
;
LocalDate date2 = LocalDate
.now()
;
System
.out.println(date2
.format(newFormatter))
;
}
补充:Java的时间日期API一直以来都是被诟病的东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Java 8中引入了新的时间日期API,其中包括LocalDate、LocalTime、LocalDateTime、Clock、Instant等类,这些的类的设计都使用了不变模式,因此是线程安全的设计。如果不理解这些内容,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关于Java并发编程的总结和思考》。
49、列出一些你常见的运行时异常?
答:
- ArithmeticException(算术异常)
- ClassCastException (类转换异常)
-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非法参数异常)
-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下标越界异常)
- NullPointerException (空指针异常)
- SecurityException (安全异常)
58、线程的sleep()方法和yield()方法有什么区别?
答:
①sleep()方法给其他线程运行机会时不考虑线程的优先级,因此会给低优先级的线程以运行的机会;yield()方法只会给相同优先级或更高优先级的线程以运行的机会;
② 线程执行sleep()方法后转入阻塞(blocked)状态,而执行yield()方法后转入就绪(ready)状态;
③sleep()方法声明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而yield()方法没有声明任何异常;
④sleep()方法比yield()方法(跟操作系统CPU调度相关)具有更好的可移植性。
75、阐述JDBC操作数据库的步骤。
答:下面的代码以连接本机的Oracle数据库为例,演示JDBC操作数据库的步骤。
Class
.forName(
"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Connection co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
"jdbc:oracle:thin:@localhost:1521:orcl",
"scott",
"tiger");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prepareStatement("
select * from emp where sal between ? and ?");
ps.setInt(1, 1000);
ps.setInt(2, 3000);
ResultSet rs =
ps.executeQuery();
while(rs
.next()) {
System
.out.println(rs
.getInt(
"empno") +
" - "+ rs
.getString(
"ename"))
;
}
finally
{
if
(con !=
null) {
try
{
con.close();
}
catch(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提示:关闭外部资源的顺序应该和打开的顺序相反,也就是说先关闭ResultSet、再关闭Statement、在关闭Connection。上面的代码只关闭了Connection(连接),虽然通常情况下在关闭连接时,连接上创建的语句和打开的游标也会关闭,但不能保证总是如此,因此应该按照刚才说的顺序分别关闭。此外,第一步加载驱动在JDBC 4.0中是可以省略的(自动从类路径中加载驱动),但是我们建议保留。
76、Statement和PreparedStatement有什么区别?哪个性能更好?
答:与Statement相比,①PreparedStatement接口代表预编译的语句,它主要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SQL的编译错误并增加SQL的安全性(减少SQL注射攻击的可能性);②PreparedStatement中的SQL语句是可以带参数的,避免了用字符串连接拼接SQL语句的麻烦和不安全;③当批量处理SQL或频繁执行相同的查询时,PreparedStatement有明显的性能上的优势,由于数据库可以将编译优化后的SQL语句缓存起来,下次执行相同结构的语句时就会很快(不用再次编译和生成执行计划)。
补充:为了提供对存储过程的调用,JDBC API中还提供了CallableStatement接口。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是数据库中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语句的集合,经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并给出参数(如果该存储过程带有参数)来执行它。虽然调用存储过程会在网络开销、安全性、性能上获得很多好处,但是存在如果底层数据库发生迁移时就会有很多麻烦,因为每种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在书写上存在不少的差别。
77、使用JDBC操作数据库时,如何提升读取数据的性能?如何提升更新数据的性能?
答:要提升读取数据的性能,可以指定通过结果集(ResultSet)对象的setFetchSize()方法指定每次抓取的记录数(典型的空间换时间策略);要提升更新数据的性能可以使用PreparedStatement语句构建批处理,将若干SQL语句置于一个批处理中执行。
78、在进行数据库编程时,连接池有什么作用?
答:由于创建连接和释放连接都有很大的开销(尤其是数据库服务器不在本地时,每次建立连接都需要进行TCP的三次握手,释放连接需要进行TCP四次握手,造成的开销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提升系统访问数据库的性能,可以事先创建若干连接置于连接池中,需要时直接从连接池获取,使用结束时归还连接池而不必关闭连接,从而避免频繁创建和释放连接所造成的开销,这是典型的用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浪费了空间存储连接,但节省了创建和释放连接的时间)。池化技术在Java开发中是很常见的,在使用线程时创建线程池的道理与此相同。基于Java的开源数据库连接池主要有:C3P0、Proxool、DBCP、BoneCP、Druid等。
什么是DAO模式?
答:DAO(Data Access Object)顾名思义是一个为数据库或其他持久化机制提供了抽象接口的对象,在不暴露底层持久化方案实现细节的前提下提供了各种数据访问操作。在实际的开发中,应该将所有对数据源的访问操作进行抽象化后封装在一个公共API中。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说,就是建立一个接口,接口中定义了此应用程序中将会用到的所有事务方法。在这个应用程序中,当需要和数据源进行交互的时候则使用这个接口,并且编写一个单独的类来实现这个接口,在逻辑上该类对应一个特定的数据存储。DAO模式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模式,一是Data Accessor(数据访问器),二是Data Object(数据对象),前者要解决如何访问数据的问题,而后者要解决的是如何用对象封装数据。
80、事务的ACID是指什么?
答:
- 原子性(Atomic):事务中各项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任何一项操作的失败都会导致整个事务的失败;
- 一致性(Consistent):事务结束后系统状态是一致的;
- 隔离性(Isolated):并发执行的事务彼此无法看到对方的中间状态;
- 持久性(Durable):事务完成后所做的改动都会被持久化,即使发生灾难性的失败。通过日志和同步备份可以在故障发生后重建数据。
补充:关于事务,在面试中被问到的概率是很高的,可以问的问题也是很多的。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只有存在并发数据访问时才需要事务。当多个事务访问同一数据时,可能会存在5类问题,包括3类数据读取问题(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和2类数据更新问题(第1类丢失更新和第2类丢失更新)。
脏读(Dirty Read):A事务读取B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操作,而B事务执行回滚,那么A读取到的数据就是脏数据。
时间 | 转账事务A | 取款事务B |
T1 |
| 开始事务 |
T2 | 开始事务 |
|
T3 |
| 查询账户余额为1000元 |
T4 |
| 取出500元余额修改为500元 |
T5 | 查询账户余额为500元(脏读) |
|
T6 |
| 撤销事务余额恢复为1000元 |
T7 | 汇入100元把余额修改为600元 |
|
T8 | 提交事务 |
|
不可重复读(Unrepeatable Read):事务A重新读取前面读取过的数据,发现该数据已经被另一个已提交的事务B修改过了。
时间 | 转账事务A | 取款事务B |
T1 |
| 开始事务 |
T2 | 开始事务 |
|
T3 |
| 查询账户余额为1000元 |
T4 | 查询账户余额为1000元 |
|
T5 |
| 取出100元修改余额为900元 |
T6 |
| 提交事务 |
T7 | 查询账户余额为900元(不可重复读) |
|
幻读(Phantom Read):事务A重新执行一个查询,返回一系列符合查询条件的行,发现其中插入了被事务B提交的行。
时间 | 统计金额事务A | 转账事务B |
T1 |
| 开始事务 |
T2 | 开始事务 |
|
T3 | 统计总存款为10000元 |
|
T4 |
| 新增一个存款账户存入100元 |
T5 |
| 提交事务 |
T6 | 再次统计总存款为10100元(幻读) |
|
第1类丢失更新:事务A撤销时,把已经提交的事务B的更新数据覆盖了。
时间 | 取款事务A | 转账事务B |
T1 | 开始事务 |
|
T2 |
| 开始事务 |
T3 | 查询账户余额为1000元 |
|
T4 |
| 查询账户余额为1000元 |
T5 |
| 汇入100元修改余额为1100元 |
T6 |
| 提交事务 |
T7 | 取出100元将余额修改为900元 |
|
T8 | 撤销事务 |
|
T9 | 余额恢复为1000元(丢失更新) |
|
第2类丢失更新:事务A覆盖事务B已经提交的数据,造成事务B所做的操作丢失。
时间 | 转账事务A | 取款事务B |
T1 |
| 开始事务 |
T2 | 开始事务 |
|
T3 |
| 查询账户余额为1000元 |
T4 | 查询账户余额为1000元 |
|
T5 |
| 取出100元将余额修改为900元 |
T6 |
| 提交事务 |
T7 | 汇入100元将余额修改为1100元 |
|
T8 | 提交事务 |
|
T9 | 查询账户余额为1100元(丢失更新) |
|
数据并发访问所产生的问题,在有些场景下可能是允许的,但是有些场景下可能就是致命的,数据库通常会通过锁机制来解决数据并发访问问题,按锁定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表级锁和行级锁;按并发事务锁定关系可以分为共享锁和独占锁,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自行查阅资料进行了解。
直接使用锁是非常麻烦的,为此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自动锁机制,只要用户指定会话的事务隔离级别,数据库就会通过分析SQL语句然后为事务访问的资源加上合适的锁,此外,数据库还会维护这些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系统的性能,这些对用户来说都是透明的(就是说你不用理解,事实上我确实也不知道)。ANSI/ISO SQL 92标准定义了4个等级的事务隔离级别,如下表所示:
隔离级别 | 脏读 | 不可重复读 | 幻读 | 第一类丢失更新 | 第二类丢失更新 |
READ UNCOMMITED | 允许 | 允许 | 允许 | 不允许 | 允许 |
READ COMMITTED | 不允许 | 允许 | 允许 | 不允许 | 允许 |
REPEATABLE READ | 不允许 | 不允许 | 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SERIALIZABLE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需要说明的是,事务隔离级别和数据访问的并发性是对立的,事务隔离级别越高并发性就越差。所以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来确定合适的事务隔离级别,这个地方没有万能的原则。
81、JDBC中如何进行事务处理?
答:Connection提供了事务处理的方法,通过调用setAutoCommit(false)可以设置手动提交事务;当事务完成后用commit()显式提交事务;如果在事务处理过程中发生异常则通过rollback()进行事务回滚。除此之外,从JDBC 3.0中还引入了Savepoint(保存点)的概念,允许通过代码设置保存点并让事务回滚到指定的保存点。
83、简述正则表达式及其用途。
答:在编写处理字符串的程序时,经常会有查找符合某些复杂规则的字符串的需要。正则表达式就是用于描述这些规则的工具。换句话说,正则表达式就是记录文本规则的代码。
说明:计算机诞生初期处理的信息几乎都是数值,但是时过境迁,今天我们使用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更多的时候不是数值而是字符串,正则表达式就是在进行字符串匹配和处理的时候最为强大的工具,绝大多数语言都提供了对正则表达式的支持。
84、Java中是如何支持正则表达式操作的?
答:Java中的String类提供了支持正则表达式操作的方法,包括:matches()、replaceAll()、replaceFirst()、split()。此外,Java中可以用Pattern类表示正则表达式对象,它提供了丰富的API进行各种正则表达式操作,请参考下面面试题的代码。
面试题: - 如果要从字符串中截取第一个英文左括号之前的字符串,例如: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海淀区),截取结果为:北京市,那么正则表达式怎么写?
import java
.util.regex.Matcher;
import java
.util.regex.Pattern;
class RegExp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 =
"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海淀区)";
Pattern p = Pattern
.compile(
".*?(?=\\()")
;
Matcher m = p
.matcher(str)
;
if(m
.find()) {
System
.out.println(m
.group())
;
}
}
}
说明:上面的正则表达式中使用了懒惰匹配和前瞻,如果不清楚这些内容,推荐读一下网上很有名的《正则表达式30分钟入门教程》。
85、获得一个类的类对象有哪些方式?
答:
- 方法1:类型.class,例如:String.class
- 方法2:对象.getClass(),例如:"hello".getClass()
- 方法3:Class.forName(),例如: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86、如何通过反射创建对象?
答:
- 方法1:通过类对象调用newInstance()方法,例如:String.class.newInstance()
- 方法2:通过类对象的getConstructor()或getDeclaredConstructor()方法获得构造器(Constructor)对象并调用其newInstance()方法创建对象,例如:String.class.getConstructor(String.class).newInstance("Hello");
87、如何通过反射获取和设置对象私有字段的值?
答:可以通过类对象的getDeclaredField()方法字段(Field)对象,然后再通过字段对象的setAccessible(true)将其设置为可以访问,接下来就可以通过get/set方法来获取/设置字段的值了。下面的代码实现了一个反射的工具类,其中的两个静态方法分别用于获取和设置私有字段的值,字段可以是基本类型也可以是对象类型且支持多级对象操作,例如ReflectionUtil.get(dog, "owner.car.engine.id");可以获得dog对象的主人的汽车的引擎的ID号。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import java.lang.reflect.Field;
import java.lang.reflect.Modifier;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
* 反射工具类
* @author 骆昊
*
*/
public
class ReflectionUtil {
private
ReflectionUtil
() {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
}
/**
* 通过反射取对象指定字段(属性)的值
* @param target 目标对象
* @param fieldName 字段的名字
* @throws 如果取不到对象指定字段的值则抛出异常
* @return 字段的值
*/
public
static
Object
getValue(Object target, String fieldName) {
Class<?> clazz = target.getClass();
String[] fs = fieldName.split(
"\\.");
try
{
for
(
inti =
0; i < fs.length -
1; i++) {
Field f = clazz.getDeclaredField(fs[i]);
f.setAccessible(
true);
target = f.get(target);
clazz = target.getClass();
}
Field f = clazz.getDeclaredField(fs[fs.length -
1]);
f.setAccessible(
true);
return
f.get(target);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
/**
* 通过反射给对象的指定字段赋值
* @param target 目标对象
* @param fieldName 字段的名称
* @param value 值
*/
public
static
void
setValue
(Object target, String fieldName, Object value) {
Class<?> clazz = target.getClass();
String[] fs = fieldName.split(
"\\.");
try
{
for
(
inti =
0; i < fs.length -
1; i++) {
Field f = clazz.getDeclaredField(fs[i]);
f.setAccessible(
true);
Object val = f.get(target);
if
(val ==
null) {
Constructor<?> c = f.getType().getDeclaredConstructor();
c.setAccessible(
true);
val = c.newInstance();
f.set(target, val);
}
target = val;
clazz = target.getClass();
}
Field f = clazz.getDeclaredField(fs[fs.length -
1]);
f.setAccessible(
true);
f.set(target, value);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
}
88、如何通过反射调用对象的方法?
答:请看下面的代码: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class MethodInvok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str=
"hello";
Method m =
str.getClass().getMethod(
"toUpperCase");
System.out.println(m.invoke(
str));
// HELLO
}
}
91、用Java写一个单例类。
答:
- 饿汉式单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return instance;
}
}
注意:实现一个单例有两点注意事项,①将构造器私有,不允许外界通过构造器创建对象;②通过公开的静态方法向外界返回类的唯一实例。这里有一个问题可以思考:Spring的IoC容器可以为普通的类创建单例,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94、用Java写一个冒泡排序。
答:冒泡排序几乎是个程序员都写得出来,但是面试的时候如何写一个逼格高的冒泡排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下面提供一个参考代码:
import java.util.Comparator;
/**
* 排序器接口(策略模式: 将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 @author骆昊
*
*/
public interface Sorter {
/**
* 排序
* @param list 待排序的数组
*/
public <T extends Comparable<T>> void sort(T[] list);
/**
* 排序
* @param list 待排序的数组
* @param comp 比较两个对象的比较器
*/
public <T> void sort(T[] list, Comparator<T> comp);
}
import java.util.Comparator;
/**
* 冒泡排序
*
* @author骆昊
*
*/
public class BubbleSorter implements Sorter {
@Override
public <T extends Comparable<T>> void sort(T[] list) {
boolean swapped = true;
for (int i = 1, len = list.length; i < len && swapped; ++i) {
swapped = false;
for (int j = 0; j < len - i; ++j) {
if (list[j].compareTo(list[j + 1]) > 0) {
T temp = list[j];
list[j] = list[j + 1];
list[j + 1] = temp;
swapped = true;
}
}
}
}
@Override
public <T> void sort(T[] list, Comparator<T> comp) {
boolean swapped = true;
for (int i = 1, len = list.length; i < len && swapped; ++i) {
swapped = false;
for (int j = 0; j < len - i; ++j) {
if (comp.compare(list[j], list[j + 1]) > 0) {
T temp = list[j];
list[j] = list[j + 1];
list[j + 1] = temp;
swapped = true;
}
}
}
}
}
如何实现JSP或Servlet的单线程模式?
答:
对于JSP页面,可以通过page指令进行设置。
<%@page isThreadSafe=”false”%>
对于Servlet,可以让自定义的Servlet实现SingleThreadModel标识接口。
说明:如果将JSP或Servlet设置成单线程工作模式,会导致每个请求创建一个Servlet实例,这种实践将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服务器的内存压力很大,还会导致频繁的垃圾回收),所以通常情况下并不会这么做。
105、实现会话跟踪的技术有哪些?
答:由于HTTP协议本身是无状态的,服务器为了区分不同的用户,就需要对用户会话进行跟踪,简单的说就是为用户进行登记,为用户分配唯一的ID,下一次用户在请求中包含此ID,服务器据此判断到底是哪一个用户。
①URL 重写:在URL中添加用户会话的信息作为请求的参数,或者将唯一的会话ID添加到URL结尾以标识一个会话。
②设置表单隐藏域:将和会话跟踪相关的字段添加到隐式表单域中,这些信息不会在浏览器中显示但是提交表单时会提交给服务器。
这两种方式很难处理跨越多个页面的信息传递,因为如果每次都要修改URL或在页面中添加隐式表单域来存储用户会话相关信息,事情将变得非常麻烦。
③cookie:cookie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窗口的,浏览器窗口关闭后,cookie就没有了;另一种是将信息存储在一个临时文件中,并设置存在的时间。当用户通过浏览器和服务器建立一次会话后,会话ID就会随响应信息返回存储在基于窗口的cookie中,那就意味着只要浏览器没有关闭,会话没有超时,下一次请求时这个会话ID又会提交给服务器让服务器识别用户身份。会话中可以为用户保存信息。会话对象是在服务器内存中的,而基于窗口的cookie是在客户端内存中的。如果浏览器禁用了cookie,那么就需要通过下面两种方式进行会话跟踪。当然,在使用cookie时要注意几点:首先不要在cookie中存放敏感信息;其次cookie存储的数据量有限(4k),不能将过多的内容存储cookie中;再者浏览器通常只允许一个站点最多存放20个cookie。当然,和用户会话相关的其他信息(除了会话ID)也可以存在cookie方便进行会话跟踪。
④HttpSession:在所有会话跟踪技术中,HttpSession对象是最强大也是功能最多的。当一个用户第一次访问某个网站时会自动创建HttpSession,每个用户可以访问他自己的HttpSession。可以通过HttpServletRequest对象的getSession方法获得HttpSession,通过HttpSession的setAttribute方法可以将一个值放在HttpSession中,通过调用HttpSession对象的getAttribute方法,同时传入属性名就可以获取保存在HttpSession中的对象。与上面三种方式不同的是,HttpSession放在服务器的内存中,因此不要将过大的对象放在里面,即使目前的Servlet容器可以在内存将满时将HttpSession中的对象移到其他存储设备中,但是这样势必影响性能。添加到HttpSession中的值可以是任意Java对象,这个对象最好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这样Servlet容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其序列化到文件中,否则在序列化时就会出现异常。
**补充:**HTML5中可以使用Web Storage技术通过JavaScript来保存数据,例如可以使用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来保存用户会话的信息,也能够实现会话跟踪。
106、过滤器有哪些作用和用法?
答: Java Web开发中的过滤器(filter)是从Servlet 2.3规范开始增加的功能,并在Servlet 2.4规范中得到增强。对Web应用来说,过滤器是一个驻留在服务器端的Web组件,它可以截取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请求与响应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当Web容器接受到一个对资源的请求时,它将判断是否有过滤器与这个资源相关联。如果有,那么容器将把请求交给过滤器进行处理。在过滤器中,你可以改变请求的内容,或者重新设置请求的报头信息,然后再将请求发送给目标资源。当目标资源对请求作出响应时候,容器同样会将响应先转发给过滤器,在过滤器中你可以对响应的内容进行转换,然后再将响应发送到客户端。
常见的过滤器用途主要包括:对用户请求进行统一认证、对用户的访问请求进行记录和审核、对用户发送的数据进行过滤或替换、转换图象格式、对响应内容进行压缩以减少传输量、对请求或响应进行加解密处理、触发资源访问事件、对XML的输出应用XSLT等。
和过滤器相关的接口主要有:Filter、FilterConfig和FilterChain。
、监听器有哪些作用和用法?
答:Java Web开发中的监听器(listener)就是application、session、request三个对象创建、销毁或者往其中添加修改删除属性时自动执行代码的功能组件,如下所示:
①ServletContextListener:对Servlet上下文的创建和销毁进行监听。
②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监听Servlet上下文属性的添加、删除和替换。
③HttpSessionListener:对Session的创建和销毁进行监听。
补充:session的销毁有两种情况:1). session超时(可以在web.xml中通过<session-config>/<session-timeout>标签配置超时时间);2). 通过调用session对象的invalidate()方法使session失效。
④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对Session对象中属性的添加、删除和替换进行监听。
⑤ServletRequestListener:对请求对象的初始化和销毁进行监听。
⑥ServletRequestAttributeListener:对请求对象属性的添加、删除和替换进行监听。
108、web.xml文件中可以配置哪些内容?
答:web.xml用于配置Web应用的相关信息,如:监听器(listener)、过滤器(filter)、 Servlet、相关参数、会话超时时间、安全验证方式、错误页面等,下面是一些开发中常见的配置:
①配置Spring上下文加载监听器加载Spring配置文件并创建IoC容器:
<context-param>
<param-name>contextConfigLocation</param-name>
<param-value>classpath:applicationContext.xml</param-value>
</context-param>
<listener>
<listener-clas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Listener
</listener-class>
</listener>
②配置Spring的OpenSessionInView过滤器来解决延迟加载和Hibernate会话关闭的矛盾:
<filter>
<filter-name>openSessionInView</filter-name>
<filter-class>
org.springframework.orm.hibernate3.support.OpenSessionInViewFilter
</filter-class>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openSessionInView</filter-name>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③配置会话超时时间为10分钟:
<session-config>
<session-timeout>10</session-timeout>
</session-config>
④配置404和Exception的错误页面:
<error-page>
<error-code>404</error-code>
<location>/error.jsp</location>
</error-page>
<error-page>
<exception-type>java.lang.Exception</exception-type>
<location>/error.jsp</location>
</error-page>
⑤配置安全认证方式:
<security-constraint>
<web-resource-collection>
<web-resource-name>ProtectedArea</web-resource-name>
<url-pattern>/admin/*</url-pattern>
<http-method>GET</http-method>
<http-method>POST</http-method>
</web-resource-collection>
<auth-constraint>
<role-name>admin</role-name>
</auth-constraint>
</security-constraint>
<login-config>
<auth-method>BASIC</auth-method>
</login-config>
<security-role>
<role-name>admin</role-name>
</security-role>
说明:对Servlet(小服务)、Listener(监听器)和Filter(过滤器)等Web组件的配置,Servlet 3规范提供了基于注解的配置方式,可以分别使用@WebServlet、@WebListener、@WebFilter注解进行配置。
补充:如果Web提供了有价值的商业信息或者是敏感数据,那么站点的安全性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安全认证是实现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认证就是要解决“Are you who you say you are?”的问题。认证的方式非常多,简单说来可以分为三类:
A. What you know? — 口令
B. What you have? — 数字证书(U盾、密保卡)
C. Who you are? — 指纹识别、虹膜识别
在Tomcat中可以通过建立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 SSL)以及通过基本验证或表单验证来实现对安全性的支持。
109、你的项目中使用过哪些JSTL标签?
答:项目中主要使用了JSTL的核心标签库,包括<c:if>、<c:choose>、<c: when>、<c: otherwise>、<c:forEach>等,主要用于构造循环和分支结构以控制显示逻辑。
说明:虽然JSTL标签库提供了core、sql、fmt、xml等标签库,但是实际开发中建议只使用核心标签库(core),而且最好只使用分支和循环标签并辅以表达式语言(EL),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数据显示和业务逻辑的分离,这才是最佳实践。
110、使用标签库有什么好处?如何自定义JSP标签?
答:使用标签库的好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分离JSP页面的内容和逻辑,简化了Web开发;
- 开发者可以创建自定义标签来封装业务逻辑和显示逻辑;
- 标签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 避免了对Scriptlet(小脚本)的使用(很多公司的项目开发都不允许在JSP中书写小脚本)
自定义JSP标签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编写一个Java类实现实现Tag/BodyTag/IterationTag接口(开发中通常不直接实现这些接口而是继承TagSupport/BodyTagSupport/SimpleTagSupport类,这是对缺省适配模式的应用),重写doStartTag()、doEndTag()等方法,定义标签要完成的功能
- 编写扩展名为tld的标签描述文件对自定义标签进行部署,tld文件通常放在WEB-INF文件夹下或其子目录中
- 在JSP页面中使用taglib指令引用该标签库
111、说一下表达式语言(EL)的隐式对象及其作用。
答:EL的隐式对象包括:pageContext、initParam(访问上下文参数)、param(访问请求参数)、paramValues、header(访问请求头)、headerValues、cookie(访问cookie)、applicationScope(访问application作用域)、sessionScope(访问session作用域)、requestScope(访问request作用域)、pageScope(访问page作用域)。
用法如下所示:
${pageContext.request.method}
${pageContext["request"]["method"]}
${pageContext.request["method"]}
${pageContext["request"].method}
${initParam.defaultEncoding}
${header["accept-language"]}
${headerValues["accept-language"][0]}
${cookie.jsessionid.value}
${sessionScope.loginUser.username}
补充:表达式语言的.和[]运算作用是一致的,唯一的差别在于如果访问的属性名不符合Java标识符命名规则,例如上面的accept-language就不是一个有效的Java标识符,那么这时候就只能用[]运算符而不能使用.运算符获取它的值
112、表达式语言(EL)支持哪些运算符?
答:除了.和[]运算符,EL还提供了:
- 算术运算符:+、-、*、/或div、%或mod
- 关系运算符:==或eq、!=或ne、>或gt、>=或ge、<或lt、<=或le
- 逻辑运算符:&&或and、||或or、!或not
- 条件运算符:${statement? A : B}(跟Java的条件运算符类似)
- empty运算符:检查一个值是否为null或者空(数组长度为0或集合中没有元素也返回true)
113、Java Web开发的Model 1和Model 2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Model 1是以页面为中心的Java Web开发,使用JSP+JavaBean技术将页面显示逻辑和业务逻辑处理分开,JSP实现页面显示,JavaBean对象用来保存数据和实现业务逻辑。Model 2是基于MVC(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模式的开发模型,实现了模型和视图的彻底分离,利于团队开发和代码复用,
116、服务器收到用户提交的表单数据,到底是调用Servlet的doGet()还是doPost()方法?
答:HTML的<form>元素有一个method属性,用来指定提交表单的方式,其值可以是get或post。我们自定义的Servlet一般情况下会重写doGet()或doPost()两个方法之一或全部,如果是GET请求就调用doGet()方法,如果是POST请求就调用doPost()方法,那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呢?我们自定义的Servlet通常继承自HttpServlet,HttpServlet继承自GenericServlet并重写了其中的service()方法,这个方法是Servlet接口中定义的。HttpServlet重写的service()方法会先获取用户请求的方法,然后根据请求方法调用doGet()、doPost()、doPut()、doDelete()等方法,如果在自定义Servlet中重写了这些方法,那么显然会调用重写过的(自定义的)方法,这显然是对模板方法模式的应用(如果不理解,请参考阎宏博士的《Java与模式》一书的第37章)。当然,自定义Servlet中也可以直接重写service()方法,那么不管是哪种方式的请求,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代码进行处理,这对于不区分请求方法的场景比较合适。
117、JSP中的静态包含和动态包含有什么区别?
答:静态包含是通过JSP的include指令包含页面,动态包含是通过JSP标准动作<jsp:forward>包含页面。静态包含是编译时包含,如果包含的页面不存在则会产生编译错误,而且两个页面的"contentType"属性应保持一致,因为两个页面会合二为一,只产生一个class文件,因此被包含页面发生的变动再包含它的页面更新前不会得到更新。动态包含是运行时包含,可以向被包含的页面传递参数,包含页面和被包含页面是独立的,会编译出两个class文件,如果被包含的页面不存在,不会产生编译错误,也不影响页面其他部分的执行。
<%-- 静态包含 --%>
<%@ include file="..." %>
<%-- 动态包含 --%>
<jsp:include page="...">
<jsp:param name="..." value="..." />
</jsp:include>
118、Servlet中如何获取用户提交的查询参数或表单数据?
答:可以通过请求对象(HttpServletRequest)的getParameter()方法通过参数名获得参数值。如果有包含多个值的参数(例如复选框),可以通过请求对象的getParameterValues()方法获得。当然也可以通过请求对象的getParameterMap()获得一个参数名和参数值的映射(Map)。
119、Servlet中如何获取用户配置的初始化参数以及服务器上下文参数?
答:可以通过重写Servlet接口的init(ServletConfig)方法并通过ServletConfig对象的getInitParameter()方法来获取Servlet的初始化参数。可以通过ServletConfig对象的getServletContext()方法获取ServletContext对象,并通过该对象的getInitParameter()方法来获取服务器上下文参数。当然,ServletContext对象也在处理用户请求的方法(如doGet()方法)中通过请求对象的getServletContext()方法来获得。
120、如何设置请求的编码以及响应内容的类型?
答:通过请求对象(ServletRequest)的setCharacterEncoding(String)方法可以设置请求的编码,其实要彻底解决乱码问题就应该让页面、服务器、请求和响应、Java程序都使用统一的编码,最好的选择当然是UTF-8;通过响应对象(ServletResponse)的setContentType(String)方法可以设置响应内容的类型,当然也可以通过HttpServletResponsed对象的setHeader(String, String)方法来设置。
说明:现在如果还有公司在面试的时候问JSP的声明标记、表达式标记、小脚本标记这些内容的话,这样的公司也不用去了,其实JSP内置对象、JSP指令这些东西基本上都可以忘却了,关于Java Web开发的相关知识,可以看一下我的《Servlet&JSP思维导图》,上面有完整的知识点的罗列。想了解如何实现自定义MVC框架的,可以看一下我的《Java Web自定义MVC框架详解》。
121、解释一下网络应用的模式及其特点。
答:典型的网络应用模式大致有三类:B/S、C/S、P2P。其中B代表浏览器(Browser)、C代表客户端(Client)、S代表服务器(Server),P2P是对等模式,不区分客户端和服务器。B/S应用模式中可以视为特殊的C/S应用模式,只是将C/S应用模式中的特殊的客户端换成了浏览器,因为几乎所有的系统上都有浏览器,那么只要打开浏览器就可以使用应用,没有安装、配置、升级客户端所带来的各种开销。P2P应用模式中,成千上万台彼此连接的计算机都处于对等的地位,整个网络一般来说不依赖专用的集中服务器。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既能充当网络服务的请求者,又对其它计算机的请求作出响应,提供资源和服务。通常这些资源和服务包括: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计算资源(如CPU的共享)、存储共享(如缓存和磁盘空间的使用)等,这种应用模式最大的阻力安全性、版本等问题,目前有很多应用都混合使用了多种应用模型,最常见的网络视频应用,它几乎把三种模式都用上了。
补充:此题要跟"电子商务模式"区分开,因为有很多人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马上想到的是B2B(如阿里巴巴)、B2C(如当当、亚马逊、京东)、C2C(如淘宝、拍拍)、C2B(如威客)、O2O(如美团、饿了么)。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去百度上面科普一下。
122、什么是Web Service(Web服务)?
答:从表面上看,Web Service就是一个应用程序,它向外界暴露出一个能够通过Web进行调用的API。这就是说,你能够用编程的方法透明的调用这个应用程序,不需要了解它的任何细节,跟你使用的编程语言也没有关系。例如可以创建一个提供天气预报的Web Service,那么无论你用哪种编程语言开发的应用都可以通过调用它的API并传入城市信息来获得该城市的天气预报。之所以称之为Web Service,是因为它基于HTTP协议传输数据,这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
补充:这里必须要提及的一个概念是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一种思想,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中立的契约联系起来,独立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各种形式的功能单元能够更好的集成。显然,Web Service是SOA的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它更多的是一种标准,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技术。
125、介绍一下你了解的Java领域的Web Service框架。
答:Java领域的Web Service框架很多,包括Axis2(Axis的升级版本)、Jersey(RESTful的Web Service框架)、CXF(XFire的延续版本)、Hessian、Turmeric、JBoss SOA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开源框架。
126、什么是ORM?
答:对象关系映射(Object-Relational Mapping,简称ORM)是一种为了解决程序的面向对象模型与数据库的关系模型互不匹配问题的技术;简单的说,ORM是通过使用描述对象和数据库之间映射的元数据(在Java中可以用XML或者是注解),将程序中的对象自动持久化到关系数据库中或者将关系数据库表中的行转换成Java对象,其本质上就是将数据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外一种形式。
127、持久层设计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你用过的持久层框架有哪些?
答:所谓"持久"就是将数据保存到可掉电式存储设备中以便今后使用,简单的说,就是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关系型数据库、文件系统、消息队列等提供持久化支持的设备中。持久层就是系统中专注于实现数据持久化的相对独立的层面。
持久层设计的目标包括:
- 数据存储逻辑的分离,提供抽象化的数据访问接口。
- 数据访问底层实现的分离,可以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切换底层实现。
- 资源管理和调度的分离,在数据访问层实现统一的资源调度(如缓存机制)。
- 数据抽象,提供更面向对象的数据操作。
持久层框架有:
- Hibernate
- MyBatis
- TopLink
- Guzz
- jOOQ
- Spring Data
- ActiveJDBC
128、Hibernate中SessionFactory是线程安全的吗?Session是线程安全的吗(两个线程能够共享同一个Session吗)?
答:SessionFactory对应Hibernate的一个数据存储的概念,它是线程安全的,可以被多个线程并发访问。SessionFactory一般只会在启动的时候构建。对于应用程序,最好将SessionFactory通过单例模式进行封装以便于访问。Session是一个轻量级非线程安全的对象(线程间不能共享session),它表示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一个工作单元。Session是由SessionFactory创建的,在任务完成之后它会被关闭。Session是持久层服务对外提供的主要接口。Session会延迟获取数据库连接(也就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获取)。为了避免创建太多的session,可以使用ThreadLocal将session和当前线程绑定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同一个线程获得的总是同一个session。Hibernate 3中SessionFactory的getCurrentSession()方法就可以做到。
129、Hibernate中Session的load和get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主要有以下三项区别:
① 如果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记录,get方法返回null,load方法抛出异常。
②get方法直接返回实体类对象,load方法返回实体类对象的代理。
③ 在Hibernate 3之前,get方法只在一级缓存中进行数据查找,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数据则越过二级缓存,直接发出SQL语句完成数据读取;load方法则可以从二级缓存中获取数据;从Hibernate 3开始,get方法不再是对二级缓存只写不读,它也是可以访问二级缓存的。
说明:对于load()方法Hibernate认为该数据在数据库中一定存在可以放心的使用代理来实现延迟加载,如果没有数据就抛出异常,而通过get()方法获取的数据可以不存在。
130、Session的save()、update()、merge()、lock()、saveOrUpdate()和persist()方法分别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区别?
答:Hibernate的对象有三种状态:瞬时态(transient)、持久态(persistent)和游离态(detached),如第135题中的图所示。瞬时态的实例可以通过调用save()、persist()或者saveOrUpdate()方法变成持久态;游离态的实例可以通过调用 update()、saveOrUpdate()、lock()或者replicate()变成持久态。save()和persist()将会引发SQL的INSERT语句,而update()或merge()会引发UPDATE语句。save()和update()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将瞬时态对象变成持久态,一个是将游离态对象变为持久态。merge()方法可以完成save()和update()方法的功能,它的意图是将新的状态合并到已有的持久化对象上或创建新的持久化对象。对于persist()方法,按照官方文档的说明:①persist()方法把一个瞬时态的实例持久化,但是并不保证标识符被立刻填入到持久化实例中,标识符的填入可能被推迟到flush的时间;②persist()方法保证当它在一个事务外部被调用的时候并不触发一个INSERT语句,当需要封装一个长会话流程的时候,persist()方法是很有必要的;③save()方法不保证第②条,它要返回标识符,所以它会立即执行INSERT语句,不管是在事务内部还是外部。至于lock()方法和update()方法的区别,update()方法是把一个已经更改过的脱管状态的对象变成持久状态;lock()方法是把一个没有更改过的脱管状态的对象变成持久状态。
131、阐述Session加载实体对象的过程。
答:Session加载实体对象的步骤是:
①Session在调用数据库查询功能之前,首先会在一级缓存中通过实体类型和主键进行查找,如果一级缓存查找命中且数据状态合法,则直接返回;
② 如果一级缓存没有命中,接下来Session会在当前NonExists记录(相当于一个查询黑名单,如果出现重复的无效查询可以迅速做出判断,从而提升性能)中进行查找,如果NonExists中存在同样的查询条件,则返回null;
③ 如果一级缓存查询失败则查询二级缓存,如果二级缓存命中则直接返回;
④ 如果之前的查询都未命中,则发出SQL语句,如果查询未发现对应记录则将此次查询添加到Session的NonExists中加以记录,并返回null;
⑤ 根据映射配置和SQL语句得到ResultSet,并创建对应的实体对象;
⑥ 将对象纳入Session(一级缓存)的管理;
⑦ 如果有对应的拦截器,则执行拦截器的onLoad方法;
⑧ 如果开启并设置了要使用二级缓存,则将数据对象纳入二级缓存;
⑨ 返回数据对象。
132、Query接口的list方法和iterate方法有什么区别?
答:
①list()方法无法利用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对缓存只写不读),它只能在开启查询缓存的前提下使用查询缓存;iterate()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缓存,如果目标数据只读或者读取频繁,使用iterate()方法可以减少性能开销。
②list()方法不会引起N+1查询问题,而iterate()方法可能引起N+1查询问题
说明:关于N+1查询问题,可以参考CSDN上的一篇文章《什么是N+1查询》
133、Hibernate如何实现分页查询?
答:通过Hibernate实现分页查询,开发人员只需要提供HQL语句(调用Session的createQuery()方法)或查询条件(调用Session的createCriteria()方法)、设置查询起始行数(调用Query或Criteria接口的setFirstResult()方法)和最大查询行数(调用Query或Criteria接口的setMaxResults()方法),并调用Query或Criteria接口的list()方法,Hibernate会自动生成分页查询的SQL语句。
134、锁机制有什么用?简述Hibernate的悲观锁和乐观锁机制。
答:有些业务逻辑在执行过程中要求对数据进行排他性的访问,于是需要通过一些机制保证在此过程中数据被锁住不会被外界修改,这就是所谓的锁机制。
Hibernate支持悲观锁和乐观锁两种锁机制。悲观锁,顾名思义悲观的认为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修改数据的并发事务(包括本系统的其他事务或来自外部系统的事务),于是将处理的数据设置为锁定状态。悲观锁必须依赖数据库本身的锁机制才能真正保证数据访问的排他性,关于数据库的锁机制和事务隔离级别在《Java面试题大全(上)》中已经讨论过了。乐观锁,顾名思义,对并发事务持乐观态度(认为对数据的并发操作不会经常性的发生),通过更加宽松的锁机制来解决由于悲观锁排他性的数据访问对系统性能造成的严重影响。最常见的乐观锁是通过数据版本标识来实现的,读取数据时获得数据的版本号,更新数据时将此版本号加1,然后和数据库表对应记录的当前版本号进行比较,如果提交的数据版本号大于数据库中此记录的当前版本号则更新数据,否则认为是过期数据无法更新。Hibernate中通过Session的get()和load()方法从数据库中加载对象时可以通过参数指定使用悲观锁;而乐观锁可以通过给实体类加整型的版本字段再通过XML或@Version注解进行配置。
提示:使用乐观锁会增加了一个版本字段,很明显这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这个版本字段,浪费了空间,但是乐观锁会让系统具有更好的并发性,这是对时间的节省。因此乐观锁也是典型的空间换时间的策略。
135、阐述实体对象的三种状态以及转换关系。
答:最新的Hibernate文档中为Hibernate对象定义了四种状态(原来是三种状态,面试的时候基本上问的也是三种状态),分别是:瞬时态(new, or transient)、持久态(managed, or persistent)、游状态(detached)和移除态(removed,以前Hibernate文档中定义的三种状态中没有移除态),如下图所示,就以前的Hibernate文档中移除态被视为是瞬时态。
提示:关于这个问题,在Hibernate的官方文档中有更为详细的解读。
136、如何理解Hibernate的延迟加载机制?在实际应用中,延迟加载与Session关闭的矛盾是如何处理的?
答:延迟加载就是并不是在读取的时候就把数据加载进来,而是等到使用时再加载。Hibernate使用了虚拟代理机制实现延迟加载,我们使用Session的load()方法加载数据或者一对多关联映射在使用延迟加载的情况下从一的一方加载多的一方,得到的都是虚拟代理,简单的说返回给用户的并不是实体本身,而是实体对象的代理。代理对象在用户调用getter方法时才会去数据库加载数据。但加载数据就需要数据库连接。而当我们把会话关闭时,数据库连接就同时关闭了。
延迟加载与session关闭的矛盾一般可以这样处理:
① 关闭延迟加载特性。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因为Hibernate的延迟加载特性是可以通过映射文件或者注解进行配置的,但这种解决方案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出现"no session or session was closed"通常说明系统中已经存在主外键关联,如果去掉延迟加载的话,每次查询的开销都会变得很大。
② 在session关闭之前先获取需要查询的数据,可以使用工具方法Hibernate.isInitialized()判断对象是否被加载,如果没有被加载则可以使用Hibernate.initialize()方法加载对象。
③ 使用拦截器或过滤器延长Session的生命周期直到视图获得数据。Spring整合Hibernate提供的OpenSessionInViewFilter和OpenSessionInViewInterceptor就是这种做法。
137、举一个多对多关联的例子,并说明如何实现多对多关联映射。
答:例如:商品和订单、学生和课程都是典型的多对多关系。可以在实体类上通过@ManyToMany注解配置多对多关联或者通过映射文件中的和标签配置多对多关联,但是实际项目开发中,很多时候都是将多对多关联映射转换成两个多对一关联映射来实现的。
138、谈一下你对继承映射的理解。
答:继承关系的映射策略有三种:
① 每个继承结构一张表(table per class hierarchy),不管多少个子类都用一张表。
② 每个子类一张表(table per subclass),公共信息放一张表,特有信息放单独的表。
③ 每个具体类一张表(table per concrete class),有多少个子类就有多少张表。
第一种方式属于单表策略,其优点在于查询子类对象的时候无需表连接,查询速度快,适合多态查询;缺点是可能导致表很大。后两种方式属于多表策略,其优点在于数据存储紧凑,其缺点是需要进行连接查询,不适合多态查询。
139、简述Hibernate常见优化策略。
答:这个问题应当挑自己使用过的优化策略回答,常用的有:
① 制定合理的缓存策略(二级缓存、查询缓存)。
② 采用合理的Session管理机制。
③ 尽量使用延迟加载特性。
④ 设定合理的批处理参数。
⑤ 如果可以,选用UUID作为主键生成器。
⑥ 如果可以,选用基于版本号的乐观锁替代悲观锁。
⑦ 在开发过程中, 开启hibernate.show_sql选项查看生成的SQL,从而了解底层的状况;开发完成后关闭此选项。
⑧ 考虑数据库本身的优化,合理的索引、恰当的数据分区策略等都会对持久层的性能带来可观的提升,但这些需要专业的DBA(数据库管理员)提供支持。
140、谈一谈Hibernate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和查询缓存。
答:Hibernate的Session提供了一级缓存的功能,默认总是有效的,当应用程序保存持久化实体、修改持久化实体时,Session并不会立即把这种改变提交到数据库,而是缓存在当前的Session中,除非显示调用了Session的flush()方法或通过close()方法关闭Session。通过一级缓存,可以减少程序与数据库的交互,从而提高数据库访问性能。
SessionFactory级别的二级缓存是全局性的,所有的Session可以共享这个二级缓存。不过二级缓存默认是关闭的,需要显示开启并指定需要使用哪种二级缓存实现类(可以使用第三方提供的实现)。一旦开启了二级缓存并设置了需要使用二级缓存的实体类,SessionFactory就会缓存访问过的该实体类的每个对象,除非缓存的数据超出了指定的缓存空间。
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都是对整个实体进行缓存,不会缓存普通属性,如果希望对普通属性进行缓存,可以使用查询缓存。查询缓存是将HQL或SQL语句以及它们的查询结果作为键值对进行缓存,对于同样的查询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查询缓存默认也是关闭的,需要显示开启。
141、Hibernate中DetachedCriteria类是做什么的?
答:DetachedCriteria和Criteria的用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Criteria是由Session的createCriteria()方法创建的,也就意味着离开创建它的Session,Criteria就无法使用了。DetachedCriteria不需要Session就可以创建(使用DetachedCriteria.forClass()方法创建),所以通常也称其为离线的Criteria,在需要进行查询操作的时候再和Session绑定(调用其getExecutableCriteria(Session)方法),这也就意味着一个DetachedCriteria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和不同的Session进行绑定。
142、@OneToMany注解的mappedBy属性有什么作用?
答:@OneToMany用来配置一对多关联映射,但通常情况下,一对多关联映射都由多的一方来维护关联关系,例如学生和班级,应该在学生类中添加班级属性来维持学生和班级的关联关系(在数据库中是由学生表中的外键班级编号来维护学生表和班级表的多对一关系),如果要使用双向关联,在班级类中添加一个容器属性来存放学生,并使用@OneToMany注解进行映射,此时mappedBy属性就非常重要。如果使用XML进行配置,可以用<set>标签的inverse="true"设置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143、MyBatis中使用#
和$
书写占位符有什么区别?
答:#
将传入的数据都当成一个字符串,会对传入的数据自动加上引号;$
将传入的数据直接显示生成在SQL中。注意:使用$
占位符可能会导致SQL注射攻击,能用#
的地方就不要使用$
,写order by子句的时候应该用$
而不是#
。
144、解释一下MyBatis中命名空间(namespace)的作用。
答:在大型项目中,可能存在大量的SQL语句,这时候为每个SQL语句起一个唯一的标识(ID)就变得并不容易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MyBatis中,可以为每个映射文件起一个唯一的命名空间,这样定义在这个映射文件中的每个SQL语句就成了定义在这个命名空间中的一个ID。只要我们能够保证每个命名空间中这个ID是唯一的,即使在不同映射文件中的语句ID相同,也不会再产生冲突了。
145、MyBatis中的动态SQL是什么意思?
答:对于一些复杂的查询,我们可能会指定多个查询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例如在58同城上面找房子,我们可能会指定面积、楼层和所在位置来查找房源,也可能会指定面积、价格、户型和所在位置来查找房源,此时就需要根据用户指定的条件动态生成SQL语句。如果不使用持久层框架我们可能需要自己拼装SQL语句,还好MyBatis提供了动态SQL的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MyBatis中用于实现动态SQL的元素主要有:
- if
- choose / when / otherwise
- trim
- where
- set
- foreach
下面是映射文件的片段。
<
selectid=
"foo"parameterType=
"Blog"resultType=
"Blog">
select
*
fromt_blog
where1
=
1
<
iftest=
"title != null">
and
title =
#{title}
</
if>
<
iftest=
"content != null">
and
content =
#{content}
</
if>
<
iftest=
"owner != null">
and
owner =
#{owner}
</
if>
</
select>
当然也可以像下面这些书写。
<
selectid=
"foo"parameterType=
"Blog"resultType=
"Blog">
select
*
fromt_blog
where1
=
1
<choose>
<
whentest=
"title != null">
and
title =
#{title}
</
when>
<
whentest=
"content != null">
and
content =
#{content}
</
when>
<otherwise>
and
owner =
"owner1"
</otherwise>
</choose>
</
select>
再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
selectid=
"bar"resultType=
"Blog">
select
*
fromt_blog
whereid
in
<
foreachcollection=
"array"index=
"index"
item=
"item"open=
"("separator=
","close=
")">
#{item}
</
foreach>
</
select>
146、什么是IoC和DI?DI是如何实现的?
答:IoC叫控制反转,是Inversion of Control的缩写,DI(Dependency Injection)叫依赖注入,是对IoC更简单的诠释。控制反转是把传统上由程序代码直接操控的对象的调用权交给容器,通过容器来实现对象组件的装配和管理。所谓的"控制反转"就是对组件对象控制权的转移,从程序代码本身转移到了外部容器,由容器来创建对象并管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IoC体现了好莱坞原则 - "Don’t call me, we will call you"。依赖注入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组件不应该负责查找资源或者其他依赖的协作对象。配置对象的工作应该由容器负责,查找资源的逻辑应该从应用组件的代码中抽取出来,交给容器来完成。DI是对IoC更准确的描述,即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形象的来说,即由容器动态的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
举个例子:一个类A需要用到接口B中的方法,那么就需要为类A和接口B建立关联或依赖关系,最原始的方法是在类A中创建一个接口B的实现类C的实例,但这种方法需要开发人员自行维护二者的依赖关系,也就是说当依赖关系发生变动的时候需要修改代码并重新构建整个系统。如果通过一个容器来管理这些对象以及对象的依赖关系,则只需要在类A中定义好用于关联接口B的方法(构造器或setter方法),将类A和接口B的实现类C放入容器中,通过对容器的配置来实现二者的关联。
依赖注入可以通过setter方法注入(设值注入)、构造器注入和接口注入三种方式来实现,Spring支持setter注入和构造器注入,通常使用构造器注入来注入必须的依赖关系,对于可选的依赖关系,则setter注入是更好的选择,setter注入需要类提供无参构造器或者无参的静态工厂方法来创建对象。
147、Spring中Bean的作用域有哪些?
答:在Spring的早期版本中,仅有两个作用域:singleton和prototype,前者表示Bean以单例的方式存在;后者表示每次从容器中调用Bean时,都会返回一个新的实例,prototype通常翻译为原型。
补充:设计模式中的创建型模式中也有一个原型模式,原型模式也是一个常用的模式,例如做一个室内设计软件,所有的素材都在工具箱中,而每次从工具箱中取出的都是素材对象的一个原型,可以通过对象克隆来实现原型模式。
Spring 2.x中针对WebApplicationContext新增了3个作用域,分别是:request(每次HTTP请求都会创建一个新的Bean)、session(同一个HttpSession共享同一个Bean,不同的HttpSession使用不同的Bean)和globalSession(同一个全局Session共享一个Bean)。
说明:单例模式和原型模式都是重要的设计模式。一般情况下,无状态或状态不可变的类适合使用单例模式。在传统开发中,由于DAO持有Connection这个非线程安全对象因而没有使用单例模式;但在Spring环境下,所有DAO类对可以采用单例模式,因为Spring利用AOP和Java API中的ThreadLocal对非线程安全的对象进行了特殊处理。
ThreadLocal为解决多线程程序的并发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ThreadLocal,顾名思义是线程的一个本地化对象,当工作于多线程中的对象使用ThreadLocal维护变量时,ThreadLocal为每个使用该变量的线程分配一个独立的变量副本,所以每一个线程都可以独立的改变自己的副本,而不影响其他线程所对应的副本。从线程的角度看,这个变量就像是线程的本地变量。
ThreadLocal类非常简单好用,只有四个方法,能用上的也就是下面三个方法:
- void set(T value):设置当前线程的线程局部变量的值。
- T get():获得当前线程所对应的线程局部变量的值。
- void remove():删除当前线程中线程局部变量的值。
ThreadLocal是如何做到为每一个线程维护一份独立的变量副本的呢?在ThreadLocal类中有一个Map,键为线程对象,值是其线程对应的变量的副本,自己要模拟实现一个ThreadLocal类其实并不困难,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java
.util
.Collections;
importjava
.util
.HashMap;
importjava
.util
.Map;
publicclass MyThreadLocal
<T
>{
private
Map<Thread
, T
>map
=
Collections
.synchronizedMap(
newHashMap
<Thread, T
>());
public
void
set
(T newValue) {
map.
put(
Thread.currentThread(), newValue);
}
public
T get() {
return
map.
get(
Thread.currentThread());
}
public
void
remove() {
map.
remove(
Thread.currentThread());
}
}
148、解释一下什么叫AOP(面向切面编程)?
答: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指一种程序设计范型,该范型以一种称为切面(aspect)的语言构造为基础,切面是一种新的模块化机制,用来描述分散在对象、类或方法中的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
149、你是如何理解"横切关注"这个概念的?
答:"横切关注"是会影响到整个应用程序的关注功能,它跟正常的业务逻辑是正交的,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几乎所有的业务逻辑都会涉及到这些关注功能。通常,事务、日志、安全性等关注就是应用中的横切关注功能。
150、你如何理解AOP中的连接点(Joinpoint)、切点(Pointcut)、增强(Advice)、引介(Introduction)、织入(Weaving)、切面(Aspect)这些概念?
答:
a. 连接点(Joinpoint):程序执行的某个特定位置(如:某个方法调用前、调用后,方法抛出异常后)。一个类或一段程序代码拥有一些具有边界性质的特定点,这些代码中的特定点就是连接点。Spring仅支持方法的连接点。
b. 切点(Pointcut):如果连接点相当于数据中的记录,那么切点相当于查询条件,一个切点可以匹配多个连接点。Spring AOP的规则解析引擎负责解析切点所设定的查询条件,找到对应的连接点。
c. 增强(Advice):增强是织入到目标类连接点上的一段程序代码。Spring提供的增强接口都是带方位名的,如:BeforeAdvice、AfterReturningAdvice、ThrowsAdvice等。很多资料上将增强译为“通知”,这明显是个词不达意的翻译,让很多程序员困惑了许久。
说明: Advice在国内的很多书面资料中都被翻译成"通知",但是很显然这个翻译无法表达其本质,有少量的读物上将这个词翻译为"增强",这个翻译是对Advice较为准确的诠释,我们通过AOP将横切关注功能加到原有的业务逻辑上,这就是对原有业务逻辑的一种增强,这种增强可以是前置增强、后置增强、返回后增强、抛异常时增强和包围型增强。
d. 引介(Introduction):引介是一种特殊的增强,它为类添加一些属性和方法。这样,即使一个业务类原本没有实现某个接口,通过引介功能,可以动态的未该业务类添加接口的实现逻辑,让业务类成为这个接口的实现类。
e. 织入(Weaving):织入是将增强添加到目标类具体连接点上的过程,AOP有三种织入方式:①编译期织入:需要特殊的Java编译期(例如AspectJ的ajc);②装载期织入:要求使用特殊的类加载器,在装载类的时候对类进行增强;③运行时织入:在运行时为目标类生成代理实现增强。Spring采用了动态代理的方式实现了运行时织入,而AspectJ采用了编译期织入和装载期织入的方式。
f. 切面(Aspect):切面是由切点和增强(引介)组成的,它包括了对横切关注功能的定义,也包括了对连接点的定义。
补充:代理模式是GoF提出的23种设计模式中最为经典的模式之一,代理模式是对象的结构模式,它给某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简单的说,代理对象可以完成比原对象更多的职责,当需要为原对象添加横切关注功能时,就可以使用原对象的代理对象。我们在打开Office系列的Word文档时,如果文档中有插图,当文档刚加载时,文档中的插图都只是一个虚框占位符,等用户真正翻到某页要查看该图片时,才会真正加载这张图,这其实就是对代理模式的使用,代替真正图片的虚框就是一个虚拟代理;Hibernate的load方法也是返回一个虚拟代理对象,等用户真正需要访问对象的属性时,才向数据库发出SQL语句获得真实对象。
151、Spring中自动装配的方式有哪些?
答:
- no:不进行自动装配,手动设置Bean的依赖关系。
- byName:根据Bean的名字进行自动装配。
- byType:根据Bean的类型进行自动装配。
- constructor:类似于byType,不过是应用于构造器的参数,如果正好有一个Bean与构造器的参数类型相同则可以自动装配,否则会导致错误。
- autodetect:如果有默认的构造器,则通过constructor的方式进行自动装配,否则使用byType的方式进行自动装配。
说明:自动装配没有自定义装配方式那么精确,而且不能自动装配简单属性(基本类型、字符串等),在使用时应注意。
152、Spring中如何使用注解来配置Bean?有哪些相关的注解?
答:首先需要在Spring配置文件中增加如下配置: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org.example"/>
然后可以用@Component、@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注解来标注需要由Spring IoC容器进行对象托管的类。这几个注解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Controller通常用于控制器,@Service通常用于业务逻辑类,@Repository通常用于仓储类(例如我们的DAO实现类),普通的类用@Component来标注。
153、Spring支持的事务管理类型有哪些?你在项目中使用哪种方式?
答:Spring支持编程式事务管理和声明式事务管理。许多Spring框架的用户选择声明式事务管理,因为这种方式和应用程序的关联较少,因此更加符合轻量级容器的概念。声明式事务管理要优于编程式事务管理,尽管在灵活性方面它弱于编程式事务管理,因为编程式事务允许你通过代码控制业务。
事务分为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全局事务由应用服务器管理,需要底层服务器JTA支持(如WebLogic、WildFly等)。局部事务和底层采用的持久化方案有关,例如使用JDBC进行持久化时,需要使用Connetion对象来操作事务;而采用Hibernate进行持久化时,需要使用Session对象来操作事务。
Spring提供了如下所示的事务管理器。
事务管理器实现类 | 目标对象 |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 注入DataSource |
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 | 注入SessionFactory |
JdoTransactionManager | 管理JDO事务 |
JtaTransactionManager | 使用JTA管理事务 |
PersistenceBrokerTransactionManager | 管理Apache的OJB事务 |
这些事务的父接口都是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Spring的事务管理机制是一种典型的策略模式,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代表事务管理接口,该接口定义了三个方法,该接口并不知道底层如何管理事务,但是它的实现类必须提供getTransaction()方法(开启事务)、commit()方法(提交事务)、rollback()方法(回滚事务)的多态实现,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实现类代表不同的事务管理策略。使用JTA全局事务策略时,需要底层应用服务器支持,而不同的应用服务器所提供的JTA全局事务可能存在细节上的差异,因此实际配置全局事务管理器是可能需要使用JtaTransactionManager的子类,如:WebLogicJtaTransactionManager(Oracle的WebLogic服务器提供)、UowJtaTransactionManager(IBM的WebSphere服务器提供)等。
编程式事务管理如下所示。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p"
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xsd">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jackfrued"/>
<bean id="propertyConfig"
class="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config.
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
<property name="location">
<value>jdbc.properties</value>
</property>
</bean>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db.driv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rl">
<value>${db.url}</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db.usernam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db.password}</value>
</property>
</bean>
<bean id="jdbcTemplat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core.JdbcTemplate">
<property name="dataSource">
<ref bean="dataSource" />
</property>
</bean>
<!-- JDBC事务管理器 -->
<bean id="transaction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scope="singleton">
<property name="dataSource">
<ref bean="dataSource" />
</property>
</bean>
<!-- 声明事务模板-->
<bean id="transactionTemplat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support.
TransactionTemplate">
<property name="transactionManager">
<ref bean="transactionManager" />
</property>
</bean>
</beans>
155、如何在Web项目中配置Spring MVC?
答:要使用Spring MVC需要在Web项目配置文件中配置其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如下所示:
<web-app>
<servlet>
<servlet-name>example</servlet-name>
<servlet-clas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
</servlet-class>
<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example</servlet-name>
<url-pattern>*.html</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web-app>
说明:上面的配置中使用了*.html的后缀映射,这样做一方面不能够通过URL推断采用了何种服务器端的技术,另一方面可以欺骗搜索引擎,因为搜索引擎不会搜索动态页面,这种做法称为伪静态化。
156、Spring MVC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答:Spring MVC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 客户端的所有请求都交给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来处理,它会负责调用系统的其他模块来真正处理用户的请求。
② 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后,将根据请求的信息(包括URL、HTTP协议方法、请求头、请求参数、Cookie等)以及HandlerMapping的配置找到处理该请求的Handler(任何一个对象都可以作为请求的Handler)。
③在这个地方Spring会通过HandlerAdapter对该处理器进行封装。
④ HandlerAdapter是一个适配器,它用统一的接口对各种Handler中的方法进行调用。
⑤ Handler完成对用户请求的处理后,会返回一个ModelAndView对象给DispatcherServlet,ModelAndView顾名思义,包含了数据模型以及相应的视图的信息。
⑥ ModelAndView的视图是逻辑视图,DispatcherServlet还要借助ViewResolver完成从逻辑视图到真实视图对象的解析工作。
⑦ 当得到真正的视图对象后,DispatcherServlet会利用视图对象对模型数据进行渲染。
⑧ 客户端得到响应,可能是一个普通的HTML页面,也可以是XML或JSON字符串,还可以是一张图片或者一个PDF文件。
157、如何在Spring IoC容器中配置数据源?
答:
DBCP配置: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 destroy-method="close">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jdbc.driverClassName}"/>
<property name="url" value="${jdbc.url}"/>
<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jdbc.username}"/>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jdbc.password}"/>
</bean>
<context:property-placeholder location="jdbc.properties"/>
C3P0配置:
<bean id="dataSource"
class="com.mchange.v2.c3p0.ComboPooledDataSource" destroy-method="close">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 value="${jdbc.driverClassName}"/>
<property name="jdbcUrl" value="${jdbc.url}"/>
<property name="user" value="${jdbc.username}"/>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jdbc.password}"/>
</bean>
<context:property-placeholder location="jdbc.properties"/>
158、如何配置配置事务增强?
答: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ao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xmlns:tx="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
xsi:schemaLocatio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spring-tx.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spring-aop.xsd">
<!-- this is the service object that we want to make transactional -->
<bean id="fooService" class="x.y.service.DefaultFooService"/>
<!-- the transactional advice -->
<tx:advice id="txAdvice" transaction-manager="txManager">
<!-- the transactional semantics... -->
<tx:attributes>
<!-- all methods starting with 'get' are read-only -->
<tx:method name="get*" read-only="true"/>
<!-- other methods use the default transaction settings (see below) -->
<tx:method name="*"/>
</tx:attributes>
</tx:advice>
<!-- ensure that the above transactional advice runs for any execution
of an operation defined by the FooService interface -->
<aop:config>
<aop:pointcut id="fooServiceOperation"
expression="execution(* x.y.service.FooService.*(..))"/>
<aop:advisor advice-ref="txAdvice" pointcut-ref="fooServiceOperation"/>
</aop:config>
<!-- don't forget the DataSource -->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
destroy-method="close">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property name="url" value="jdbc:oracle:thin:@localhost:1521:orcl"/>
<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scott"/>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tiger"/>
</bean>
<!-- similarly, don't forget the 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 -->
<bean id="tx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property name="dataSource" ref="dataSource"/>
</bean>
<!-- other <bean/> definitions here -->
</beans>
159、选择使用Spring框架的原因(Spring框架为企业级开发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
- 非侵入式:支持基于POJO的编程模式,不强制性的要求实现Spring框架中的接口或继承Spring框架中的类。
- IoC容器:IoC容器帮助应用程序管理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如果发生了改变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而不是修改代码,因为代码的修改可能意味着项目的重新构建和完整的回归测试。有了IoC容器,程序员再也不需要自己编写工厂、单例,这一点特别符合Spring的精神"不要重复的发明轮子"。
- AOP(面向切面编程):将所有的横切关注功能封装到切面(aspect)中,通过配置的方式将横切关注功能动态添加到目标代码上,进一步实现了业务逻辑和系统服务之间的分离。另一方面,有了AOP程序员可以省去很多自己写代理类的工作。
- MVC:Spring的MVC框架是非常优秀的,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甩Struts 2几条街,为Web表示层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 事务管理:Spring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多种持久层技术,并且为其提供了声明式的事务管理,在不需要任何一行代码的情况下就能够完成事务管理。
- 其他:选择Spring框架的原因还远不止于此,Spring为Java企业级开发提供了一站式选择,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它的部分和全部,更重要的是,你甚至可以在感觉不到Spring存在的情况下,在你的项目中使用Spring提供的各种优秀的功能。
160、Spring IoC容器配置Bean的方式?
答:
- 基于XML文件进行配置。
- 基于注解进行配置。
- 基于Java程序进行配置(Spring 3+)
package com.jackfrued.bean;
import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Autowired
private Car car;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setCar(Car car) {
this.car = ca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erson [name=" + name + ", age=" + age + ", car=" + car + "]";
}
}
161、阐述Spring框架中Bean的生命周期?
答:
①Spring IoC容器找到关于Bean的定义并实例化该Bean。
②Spring IoC容器对Bean进行依赖注入。
③ 如果Bean实现了BeanNameAware接口,则将该Bean的id传给setBeanName方法。
④ 如果Bean实现了BeanFactoryAware接口,则将BeanFactory对象传给setBeanFactory方法。
⑤ 如果Bean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则调用其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方法。
⑥ 如果Bean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接口,则调用其afterPropertySet方法。
⑦ 如果有和Bean关联的BeanPostProcessors对象,则这些对象的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被调用。
⑧ 当销毁Bean实例时,如果Bean实现了DisposableBean接口,则调用其destroy方法。
162、依赖注入时如何注入集合属性?
答:可以在定义Bean属性时,通过<list> / <set> / <map> / <props>分别为其注入列表、集合、映射和键值都是字符串的映射属性。
163、Spring中的自动装配有哪些限制?
答:
- 如果使用了构造器注入或者setter注入,那么将覆盖自动装配的依赖关系。
- 基本数据类型的值、字符串字面量、类字面量无法使用自动装配来注入。
- 优先考虑使用显式的装配来进行更精确的依赖注入而不是使用自动装配。
164、在Web项目中如何获得Spring的IoC容器?
答:
WebApplicationContextUtils.getWebApplicationContext(servletContext);
165. 大型网站在架构上应当考虑哪些问题?
答:
- 分层:分层是处理任何复杂系统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将系统横向切分成若干个层面,每个层面只承担单一的职责,然后通过下层为上层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及上层对下层的调用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和Internet的TCP/IP模型都是分层结构,大型网站的软件系统也可以使用分层的理念将其分为持久层(提供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业务层(处理业务逻辑,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和表示层(系统交互、视图展示)。需要指出的是:(1)分层是逻辑上的划分,在物理上可以位于同一设备上也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部署不同的功能模块,这样可以使用更多的计算资源来应对用户的并发访问;(2)层与层之间应当有清晰的边界,这样分层才有意义,才更利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 分割:分割是对软件的纵向切分。我们可以将大型网站的不同功能和服务分割开,形成高内聚低耦合的功能模块(单元)。在设计初期可以做一个粗粒度的分割,将网站分割为若干个功能模块,后期还可以进一步对每个模块进行细粒度的分割,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另一方面有助于分布式的部署,提供网站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功能的扩展。
- 分布式: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网站的静态资源(JavaScript、CSS、图片等)也可以采用独立分布式部署并采用独立的域名,这样可以减轻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压力,也使得浏览器对资源的加载更快。数据的存取也应该是分布式的,传统的商业级关系型数据库产品基本上都支持分布式部署,而新生的NoSQL产品几乎都是分布式的。当然,网站后台的业务处理也要使用分布式技术,例如查询索引的构建、数据分析等,这些业务计算规模庞大,可以使用Hadoop以及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框架来处理。
- 集群:集群使得有更多的服务器提供相同的服务,可以更好的提供对并发的支持。
- 缓存:所谓缓存就是用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将数据尽可能放在距离计算最近的位置。使用缓存是网站优化的第一定律。我们通常说的CDN、反向代理、热点数据都是对缓存技术的使用。
- 异步:异步是实现软件实体之间解耦合的又一重要手段。异步架构是典型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调用关系,只要保持数据结构不变,彼此功能实现可以随意变化而不互相影响,这对网站的扩展非常有利。使用异步处理还可以提高系统可用性,加快网站的响应速度(用Ajax加载数据就是一种异步技术),同时还可以起到削峰作用(应对瞬时高并发)。";能推迟处理的都要推迟处理"是网站优化的第二定律,而异步是践行网站优化第二定律的重要手段。
- 冗余:各种服务器都要提供相应的冗余服务器以便在某台或某些服务器宕机时还能保证网站可以正常工作,同时也提供了灾难恢复的可能性。冗余是网站高可用性的重要保证。
166、你用过的网站前端优化的技术有哪些?
答:
① 浏览器访问优化:
- 减少HTTP请求数量:合并CSS、合并JavaScript、合并图片(CSS Sprite)
- 使用浏览器缓存:通过设置HTTP响应头中的Cache-Control和Expires属性,将CSS、JavaScript、图片等在浏览器中缓存,当这些静态资源需要更新时,可以更新HTML文件中的引用来让浏览器重新请求新的资源
- 启用压缩
- CSS前置,JavaScript后置
- 减少Cookie传输
②CDN加速:CDN(Content Distribute Network)的本质仍然是缓存,将数据缓存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CDN通常部署在网络运营商的机房,不仅可以提升响应速度,还可以减少应用服务器的压力。当然,CDN缓存的通常都是静态资源。
③ 反向代理:反向代理相当于应用服务器的一个门面,可以保护网站的安全性,也可以实现负载均衡的功能,当然最重要的是它缓存了用户访问的热点资源,可以直接从反向代理将某些内容返回给用户浏览器。
167、你使用过的应用服务器优化技术有哪些?
答:
① 分布式缓存:缓存的本质就是内存中的哈希表,如果设计一个优质的哈希函数,那么理论上哈希表读写的渐近时间复杂度为O(1)。缓存主要用来存放那些读写比很高、变化很少的数据,这样应用程序读取数据时先到缓存中读取,如果没有或者数据已经失效再去访问数据库或文件系统,并根据拟定的规则将数据写入缓存。对网站数据的访问也符合二八定律(Pareto分布,幂律分布),即80%的访问都集中在20%的数据上,如果能够将这20%的数据缓存起来,那么系统的性能将得到显著的改善。当然,使用缓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频繁修改的数据;
- 数据不一致与脏读;
- 缓存雪崩(可以采用分布式缓存服务器集群加以解决,memcached是广泛采用的解决方案);
- 缓存预热;
- 缓存穿透(恶意持续请求不存在的数据)。
② 异步操作:可以使用消息队列将调用异步化,通过异步处理将短时间高并发产生的事件消息存储在消息队列中,从而起到削峰作用。电商网站在进行促销活动时,可以将用户的订单请求存入消息队列,这样可以抵御大量的并发订单请求对系统和数据库的冲击。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商网站即便不进行促销活动,订单系统都采用了消息队列来处理。
③ 使用集群。
④ 代码优化:
- 多线程:基于Java的Web开发基本上都通过多线程的方式响应用户的并发请求,使用多线程技术在编程上要解决线程安全问题,主要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 将对象设计为无状态对象(这和面向对象的编程观点是矛盾的,在面向对象的世界中被视为不良设计),这样就不会存在并发访问时对象状态不一致的问题。B. 在方法内部创建对象,这样对象由进入方法的线程创建,不会出现多个线程访问同一对象的问题。使用ThreadLocal将对象与线程绑定也是很好的做法,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探讨过了。C. 对资源进行并发访问时应当使用合理的锁机制。
- 非阻塞I/O: 使用单线程和非阻塞I/O是目前公认的比多线程的方式更能充分发挥服务器性能的应用模式,基于Node.js构建的服务器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Java在JDK 1.4中就引入了NIO(Non-blocking I/O),在Servlet 3规范中又引入了异步Servlet的概念,这些都为在服务器端采用非阻塞I/O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 资源复用:资源复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例,二是对象池,我们使用的数据库连接池、线程池都是对象池化技术,这是典型的用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实现对资源的复用,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创建和释放资源所带来的开销。